核酸检测企业众生相:九安医疗豪掷170亿理财,有公司却在为回款发愁_环球快播报

2023-02-06 18:48:34   来源:时代财经

A股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收官,从纸面数据来看,新冠检测行业依然是一片繁荣的景象。

九安医疗(002432.SZ)凭借海外大单创下“业绩神话”,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65亿元~175亿元,同比增长1715.90%~1825.95%,是目前披露的业绩预告中净利润最高的核酸检测企业。


(相关资料图)

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有近20家涉新冠检测业务的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业绩预告,而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仍然在持续增长。其中,达安基因(002030.SZ)预计实现净利润51亿元~58亿元,同比增长40.95%~60.3%;明德生物(002932.SZ)预计实现净利润46亿元~50亿元,同比增长225.5%~253.8%。

不过,漂亮的业绩数据之下却潜伏着行业危机——持续攀升的不止营收和净利润,还有应收账款。

时代财经根据Wind数据对37家新冠检测上市公司进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第3季度末,这些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合计近650亿元。

与此同时,新冠检测需求也出现断崖式下降。中疾控数据显示,各省份核酸检测量正在不断减少,从2022年12月9日检测量1.5亿人次下降至2023年1月23日的23万人次。此外,山东省医保局近日明确新冠病毒核酸混合检测,最高价格下调至2.5元/人次(含试剂等耗材),又一次刷新核酸检测费用的最低价纪录。

在应收账款高企、新冠检测需求大幅减弱和价格持续下探的多重夹击下,核酸检测行业何以为继?

应收账款高企

核酸检测企业回款难的问题早有端倪。

2022年11月,河南省许昌博奥润康医学检验实验室就因没有收到回款而暂停相关检测工作。该机构称,实验室自2021年1月起一直承担城区大规模新冠核酸检测任务,试剂耗材及人工费用投入较高,目前各区县均未及时回款,导致机构运转压力太大,因此暂停接收各县、区所有新冠核酸样本。待资金到位后,再恢复新冠核酸检测工作。

此事很快得到回应。在发布上述声明的次日,许昌博奥润康医学检验实验室便表示,经过沟通后,回款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将有序开展各项医学检测服务。

但并非每家企业的经历都如许昌博奥润康医学检验实验室那般顺利,更多的核酸检测企业不得不与医院对簿公堂。

时代财经以“核酸检测费用”等关键词在裁判文书网检索发现多起相关的买卖合同纠纷,如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2022年10月8日的一份民事判决书显示,陕西安仁医疗管理有限公司西安雁塔安仁医院与陕西佰美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就新冠核酸检测服务签订了合同,检测服务项目为90元/人,但安仁医院并未完全付清相关费用。法院判决安仁医院应向佰美医学支付检测费用10万元及逾期付款利息。

此外,天眼查、裁判文书网等信息显示,在新冠检测买卖合同纠纷相关案件的原告席中,不乏金域医学(603882.SH)、迪安诊断(300244.SZ)等上市公司的身影。

据时代财经统计,与2021年三季度末相比,多家新冠检测上市公司2022年三季度末的应收账款大幅增加。

明德生物2022年三季报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为29.12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383.78%。就应收账款问题,明德生物多次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称,公司已通过现款现货、催收等多种方式积极控制应收账款的增长和经营性现金流的持续改善,公司应收账款主要是大型代理商和第三方医疗检测龙头机构,信用风险较小,公司2022年应收账款风险总体可控。

迪安诊断至2022年三季度末的应收账款高达107.54亿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也大增约76.75%。迪安诊断回应称,公司的应收账款现状基本是跟业务模式特征和收入规模增长匹配,应收账款主要来自于医疗机构和政府,坏账风险较低,整体坏账风险可控,应收账款不存在抵税的说法。

同行不同命

虽然同处于核酸检测行业,但位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企业目前的境遇大不相同。

从产业链来看,原材料、试剂、仪器等生产企业位于产业链上游,下游则为选择外包业务的所需人员和机构,而夹在中间的第三方检测机构(ICL)则是目前催账的“主力军”。

以金域医学和兰卫医学(301060.SZ)为例。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金域医学的应收账款高达74.33亿元,与2021年年末相比增长59.34%;兰卫医学的应收账款达到23.57亿元,与2021年年末相比增长196.77%。兰卫医学称,这是由于报告期业务快速增长、大筛查核酸检测业务回款周期较长所致。

医院是ICL企业的主要客户群体之一,而医院“缺钱”正是企业回款难背后的重要原因。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参评三级公立医院有43.5%的医疗盈余为负,约40%的二级公立医院出现亏损,亏损医院中近半数资产负债率超过50%。

资金实力强的上市公司或许还可以扛过回款周期,但更多的中小企业则面临着出局的风险。

2022年11月公开的执行裁定书显示,一男子因工资争议纠纷申请对朴石医学执行案款6万余元,但法院查询发现,该公司已经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这意味着,朴石医学已经陷入破产境地。

与正在为回款发愁的ICL企业相比,处于上游的检测试剂生产企业的日子则好过得多。

九安医疗之所以能造就行业最大的“业绩神话”,与其获得美国政府的巨额订单密不可分。根据九安医疗此前公告,九安医疗与美国陆军合约管理指挥部(ACC)签订了价值17.75亿美元的采购合同,约合人民币逾110亿元,而至2022年8月1日,该合同已经履行完毕,美国ACC所支付的巨额货款已经“落袋为安”。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九安医疗实现营收245.89亿元,而截至同年9月末,其应收账款不足2亿元。

充沛的现金流也给了九安医疗“花钱”的底气。1月31日晚间,九安医疗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拟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含)17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拟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含)3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

核酸检测公司何以为继?

常态化核酸检测终止后,核酸检测企业应该寻找一个什么样的新故事?

2022年11月,上交所和深交所先后表态称,将会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从严审核,尤其是企业的科创属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重点关注其科创属性、核酸检测相关业务与主营业务的关联性、相关收入的可持续性,以及剔除该等业务收入后公司是否仍满足发行上市条件等。

随后,原定于同年11月25日上会的翌圣生物IPO便被紧急叫停,上交所在两轮问询中,都对翌圣生物的收入持续性能力提出了质疑。

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对时代财经表示,新冠核酸检测需求量出现大幅下降,不意味着核酸检测市场就此落幕。“核酸检测作为一种有效的病毒检测方式,检测和试剂、耗材的市场需求不会消失,但不一定是主要用于防控新冠疫情,其他方面的应用也存在大量需要。”

捕捉到了市场变化,不少企业已经提前为自己谋划后路。

华大基因(300676.SZ)CEO赵立见去年12月在接受时代财经专访时就表示,新冠检测相关业务的开拓让华大基因在全球快速建立起了公共卫生体系渠道,为华大基因的“出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华大基因新冠检测向常规业务转化已初具规模,有多项常规业务的产品已经在海外取得了准入资质,包括地贫、肺癌、肠癌、常见感染性疾病等产品已获得了欧盟CE的准入资质,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产品也获在印度获得准入资质,为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提供了相应的产品储备,推动了公司海外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九安医疗方面也对时代财经表示,接下来公司会集中精力和资源推动两大核心战略的实施。两大核心战略指的是“在新零售平台推出极致性价比爆款产品”和“加速在中美两地推广糖尿病诊疗照护‘O+O’新模式”。该战略计划于2019年正式被确定,在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的规划里,爆款产品可以为团队发展吸纳资金,支撑团队下一步发展,而以糖尿病诊疗照护“O+O”新模式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业务则是长期目标。

按照计划,九安医疗会加大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投入,计划在未来3~4年,在全国多个城市、地区开设近600家“共同照护”中心,服务更多的糖尿病患者。

新冠抗原检测试剂无疑就是九安医疗目前最成功的爆款产品。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九安医疗账上的货币资金已经超过103亿元。

“核酸检测企业在疫情期间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人才和管理经验,这些构成核酸企业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有能力在中高端设备和生物试剂耗材等方面投入研发。”邓之东对时代财经表示。

关键词: 九安医疗 应收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