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幅图文并茂的阅读手抄报,似章鱼般纠缠一起的“思维导图”,上百件精美的“扎染”作品……火热夏日,走进印江自治县合水镇新场小学,一幢别具风格的教学楼在苍翠欲滴树木的装饰下格外耀眼,崭新校园里满眼皆绿,在清晨夏日阳光的照射下平添了一份勃勃生机。
【资料图】
随着一阵清脆悦耳铃声响起,新场小学上午的晨读时间开始了。中高年级的学生纷纷从教室里来到运动场上,他们三五成群有的拿着书边走边读,有的围成圈读,一时间,学校热闹起来。
“我校的阅读方式有晨读、跑操读、集合读和‘阅读空间’读。”正在校园布置宣传栏的新场小学校长田玲说。
新场小学的多个阅读方式内容都不相同:晨读以课本内精读课文为主;跑操读以名言名句为主,在读时利用校园广播站领读古诗文;集合读,主要以背诵古诗词为主,学生在集合时由值周教师领读背诵;“阅读空间”读,主要以小说文学经典为主。
学生的阅读氛围浓了,学校在提高学生阅读质量上下了一番功夫。“我校每周都要开展阅读分享活动,班上同学把自己读书心得分享给大家听,达到共同进步效果,”田玲说,学校还在中高年级开展阅读手抄报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一本完整图书后利用手抄报的方式展示出来。
在新场小学教学楼,随处都能感受着“书香校园”的氛围,该校班上设置图书角,楼梯设置读书吧,走廊设置读书休息椅,还建有一间“阅读空间”供师生阅读。
“我在学校每天坚持阅读,提高了我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现在我能主持各种活动,自信大方地展示自我,也成为了学校的一名解说员。”该校六年级学生张玉楠说。
下午的上课时间很快到了。在该校“阅读空间”,六年级杨黔锐同学正聚精会神地构思着课外读物《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思维导图。他在纸上写上图书名后,呈放射状写下“人物介绍”“作者简介”“主要事件”“创作背景”,然后回顾图书内容,逐一将上述内容详细写了出来。
“思维发展是一个孩子成长重要的一步,也是教师教学模式转变重要的一环。学生阅读完一本书、一个章节、一个故事后,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出来,就是他们思维的过程,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田玲说。
2021年,新场小学针对学生对一些名著、文学经典阅读兴趣不高,抓不到重点的现状,提出了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阅读。学校为学生制作了《阅读记录本》,从中设计的一个板块就要求学生画思维导图。多次邀请专家到校对“学生阅读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指导,定期对教师开展阅读指导培训,在师生中强化“思维导图”概念。
新场小学通过思维导图方式,增强了学生对读物的吸引力。学生有三分之二每天主动读课外书,读书的种类有漫画、儿歌、杂志、小说、中外名著。在众多图书中,名著尤其受到高年级学生的喜爱。
在对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辅导后,新场小学的课后服务社团活动开始了。在“扎染”社团艺术班,一名学员将一块棉布卷在一支筷子上,接着用力把棉布向中间挤压,用线将棉布扎紧后,等待老师前来检查。
“这种扎结技法叫‘卷扎法’,将扎好的织物放入配制好的染液中浸泡一定时间,染完后用清水冲洗,解结,熨平,就可染出漂亮的微波纹。”“扎染”艺术社团辅导教师代远方介绍说。
2022年,新场小学结合印江本地特色,开设了“扎染”非遗文化特色校本课程。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该校一年级到六年级都开展了扎染教学。
“‘扎染’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操作简单好上手,出作品快,创造性强,学生只要掌握了基本技法和操作流程,就可以随意创作出作品,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学习体验和成就感。”田玲说。
走在新场小学教学楼的走廊上,布局在墙上的一件件风格迥异、构思巧妙、图案别致的“扎染”作品不断呈现在师生面前,大家纷纷围观点评,欣赏着彼此的艺术想象力和辛勤的劳动成果。
经过一年学习,现新场小学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扎染”技法,今年还开设了“扎染衣物”课,同学们穿上自己扎染的衣服要在村子里“嘚瑟”好几天。
新场小学距县城26公里,位于印江自治县合水镇新场村,是一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学校曾先后被市、县、镇表彰为“先进集体”,2022年学校党支部被印江自治县委教育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参加全县第四届小学生运动会获小学男子足球第三名。
“我校的愿景是着力打造一所农村优质特色学校,让我校的学生成为有文化、有特长、品行好的学生,让教师成为学习型、‘大先生’型的优秀教师。”田玲自信满满地表示。
通讯员 任廷湖
编辑 蔡茜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